乌镇南栅南艺术街区位于乌镇南栅片区,原址为“沈亦昌锅厂”,占地面积约12000㎡,更新改造面积3000㎡配资门户查询,总投资1700万元且100%来源于民营资本。项目由乌镇镇政府推动,乌镇民宿协会策划执行,采用“政府引导+自主更新”运作机制,遵循“修旧如旧”原则,在完整保留工业风貌的基础上,成功植入现代业态与艺术内容,聚力打造桐乡夜间文化消费新地标和青年聚集地,重现老工业厂区的生机与活力。该街区目前正在试营业,预计“十一”假期前正式开放。
一是创新机制,民营资本投资。
项目采用“政府引导扶持+民营资本实操运营”的创新模式,资金全部来源于乌镇民宿协会成员及其他民间资本的共同筹集,并成立专业文化公司进行统一运作。该模式不仅有效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,更显著增强了项目的市场适应性与运营灵活性,由民营主体全面负责整个街区的规划、建设、招商和长期运营,形成了“自筹、自建、自营”一体化可持续发展机制,为盘活工业遗存、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提供了创新样本。
展开剩余68%二是承古启新,续写工业记忆。
街区以“传统与现代共生”为核心理念,严守“不破坏原貌”的改造底线,完整保留老锅厂工业建筑骨架,将砖墙、钢架、烟囱等历史元素有机融入现代设计语言,形成“水墨江南”与“赛博水乡”碰撞交融的独特风格。通过将废弃锅炉区改造为美术馆,锅炉车间更新为咖啡厅、茶馆与酒吧,闲置空地转型为开放式市集等,实现了历史记忆与当代消费需求的深度融合。
三是活化业态,激发夜间经济。
街区构建了“餐饮+文化+商业”多元业态组合,引入木屋市集、实验剧场、美术馆、早茶坊等现代消费场景,并定期举办自行车市集、复古机车聚会等特色活动。通过重点打造夜间消费场景,开设灯光夜市,策划露天电影、汉服巡游等互动活动,形成了日夜联动的运营模式。数据显示,试营业一个月以来,街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2000人次,周末高峰期突破3000人次,展现出强劲的消费吸引力和夜间经济活力。
四是文旅融合,构建全域生态。
街区着力打造“乌镇青年接头点”,通过文化内容激活社群连接。与美术馆联合推出青年艺术家驻留计划,手作工坊开设非遗技艺课程,AI体验馆搭建科技与人文对话平台,显著提升了街区的文化辨识度和影响力。特别是,南栅南通过“民宿+文脉+商旅”的生态闭环,着力构建起景区内外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,有效延长游客停留时间、提升消费水平,带动周边民宿与酒店共同发展,为桐乡夜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供图、供稿:城市更新工作专班、桐乡市建设局
初审:刘文丰
审核:万鹏配资门户查询
发布于:北京市广源优配app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